日光性荨麻疹較為少見,在暴露於日光部位發生風團及紅斑、或血管性水腫,有自覺瘙癢或針刺感,是由於對中、長波紫外線敏感而誘發,以女性為多見。
日光性荨麻疹(SOlsr urtcaria)是指皮膚光照後發生紅斑和小風團伴瘙癢或痛,光激發試驗能誘發皮損
日光性荨麻疹的症狀與特征:
主要表現為皮膚暴露於日光數秒至數分鐘後,局部迅速出現瘙癢、紅斑及風團、血管性水腫,持續1~2小時。以女性多發。
本症的發生一部分為自免疫性變態反態,即在一定波長紫外線(3700A以下)的作用下,釋放出具有抗原性的代謝產物產生抗體,而發生抗原抗體反應,另一部分可能為光毒性作用導致組胺釋放所致。其特征為:
1. 常見於暴露日光後數分鐘內,在暴露部位開始出現瘙癢和紅斑,迅速形成風團。
2. 通常數分鐘至1小時後消退,但亦可持續較長時間,特別是由可見光引起者。有些患者在反復暴露後可產生耐受性。
3. 光試驗為重要的診斷方法,在短時期的試驗暴露後,照射部位即出現風團和紅斑
日光性荨麻疹的分型:
各型日光性荨麻疹的臨床表現大致相似,但致症因素和發症機制各不相同。Harber(1963年)根據作用光譜、被動轉移試驗、逆被動轉移試驗將日光性荨麻疹分成6型,但有些症例不能完全納入他的分類法。1980年Ramsey按主要作用光譜的不同將日光性荨麻疹分為UVB型(290—320nm)、UVA型(320-400nm)和廣譜型(290-700nm)三型。Czametzki根據引起日光性荨麻疹的波長和可能的免疫機制、不同類型的試驗方法及一些特殊的臨床表現分為4型。
被動轉移試驗:把患者血清注射到健康人皮內,24小時後在同一部位照射日光,觀察有無風團反應。
逆被動轉移試驗:先讓健康人的皮膚照射日光,然後局部注射患者血清,觀察有無風團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