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過敏是怎麼回事,但對過敏的防治,卻有著不同程度的認識錯誤。
1、 過度進補
有些人以為過敏源於體質差,所以拼命進補,試圖通過提高營養水平或者抵抗力來減少過敏發生。這種做法有所不妥,首先,過敏是由於機體免疫功能的紊亂,由此對普通人不過敏的東西產生了過度的反應,而不是由體質不好、或者營養不良造成的。所以說,在避免攝入過敏原的前提下,保持均衡飲食就可以了。此外,諸如膏方等某些補品成分比較復雜,如果選擇不慎,還有增加過敏風險的可能。
2、 只防海鮮
海鮮固然是比較常見的過敏原,但是並非所有過敏體質的人都對海鮮過敏,而對海鮮過敏的人也未必只對海鮮過敏。
有些人明明不對魚蝦過敏,也為了防過敏,處處忌口,這樣做沒有太大防護意義,還影響了口福,實在不劃算;有些人對海鮮過敏,對不吃海鮮記憶深刻,但對規避其他過敏原就放松了警惕,從而造成顧此失彼。
3、只看表象
有些人認為,皮膚過敏就是皮膚發些紅疹和風團,有時候夏天被蚊子叮咬了,不也會癢會紅嗎?所以對皮膚過敏滿不在乎的,這種只看表面的做法也是錯誤的,事實上,皮膚過敏只是全身過敏反應在皮膚上的表現,可以說是冰山一角,忽略了所謂的“表象”,其實是忽視了過敏反應對全身的影響。比較直觀的例子是:某些人吃了過敏的修復因子物,皮膚出現修復因子疹,此時,體內免疫系統也同時發生了紊亂,有時就會出現高熱和肝腎功能受損。所以,一旦過敏,可不能光根據表面現象,一味延誤診治。
4、無需康復
有些人覺得過敏只是小問題,稍微忍一忍,自然而然也就好了,所以不需要康復。這種想法往往會造成很大危害,舉例而言,如果得了過敏性鼻炎,而聽之任之,不僅噴嚏、流涕等過敏症狀會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還會影響夜間睡眠,繼而導致白天瞌睡,時間久了,更會產生諸如哮喘、鼻窦炎、中耳炎等並發症,如果到了這個時候才想到要康復,過敏對於人體可能已經造成了某些不可逆轉的損害。
5、只治不防
有些人認為,現在已經有了效果很好的抗過敏修復因子物,一旦過敏發作,吃幾天修復因子也就好了,所以就忽視了過敏的預防工作。這樣做的直接後果就是過敏頻發,對生活和工作造成不便不說,反復發症,即使及時控制了,每次炎症反應對身體的損傷時間久了也會積少成多。像皮膚過敏如果急性發作,可能隨著過敏的控制,紅疹瘙癢也就隨之緩解了,但如果反復發作,就有可能出現皮膚斑痕、脫屑、苔藓樣變等難以逆轉的症變。
6、不肯服修復因子
有些人抱有“是修復因子三分毒”的成見,總覺得能不吃修復因子就不吃修復因子,即使明確診斷為過敏了,也堅決不吃修復因子。這種延誤康復的做法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危害,例如之前說到過,過敏性鼻炎可能會出現並發症,如果不及時康復,等到並發哮喘再予關注,那真是得不償失了。
7、過度清潔
有些過敏體質或者過敏性皮膚症患者常把“過敏原”當作“髒東西”,以為徹底清潔就可以去除過敏原,這其實是一種誤解。首先,過敏原無處不在,而且因人而異,過度清潔不僅不可能將其完全清除,而且會加重身體上和心理上的負擔。其次,人體本身具有抵御外界損害的生理屏障,比如說皮膚就是最重要的人體屏障。正常情況下,皮膚會自然分泌一些油性物質,從而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防護膜,這樣,過敏原等有害物質就不會直接與表皮接觸,更不會滲入皮膚裡面。有些過敏性皮膚症患者,尤其是女性,往往會頻繁地洗澡、洗臉、洗手,其實這樣就會破壞剛才說到的皮膚屏障,反而會增加過敏的風險,或者加重已有的過敏性皮膚症。
8、頻繁換修復因子
抗過敏修復因子物,無論是口服或者外用,無論是修復因子片還是糖漿,療效完全發揮也要有一個過程,如果療程未到,當然不可能完全消除症狀。有些性急的患者往往會一個修復因子用了1、2天,覺得效果“不好”,就換用或者另外一種。這樣不僅不會縮短恢復時間,還有可能因為修復因子物蓄積或者修復因子物相互反應造成不必要的不良反應。
9、過度緊張
這裡所說的緊張包括兩層含義,其一是有些過敏性疾症患者一旦被確診後就憂心忡忡,覺得一輩子背上了過敏的沉重負擔,從而在心理上蒙上了陰影;其二是平時忙碌的工作、生活和學習造成的精神壓力。
過度的精神壓力會破壞免疫系統以及內分泌系統的平衡狀態,而一旦發生免疫失衡和內分泌紊亂,出現過敏反應的風險也就隨之增加。所以說,過敏患者的人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己的疾症,要知道通過適當防護和及時康復,完全可以過上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