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疹,中醫稱為「濕毒瘡」或「濕氣瘡」。所謂「毒」,是指一些熱毒,令身體產生排斥及敏感反應,而這些熱毒可能是由食物、修復因子物或日常用品(如油漆、樟腦丸等)引致。至於「濕」,是指身體機能受濕阻以致呆滯。由於人體有七成是水份,若水的運行停滯不順,身體便會處於「濕」的狀態,症狀是四肢沉重、水腫、脾胃不和、大便稀薄等。
簡言之,濕疹症患者兼受熱和濕兩種症邪困擾。症者一方面有實火,但卻因身體機能呆滯,以致人體的化工廠肝髒未能發揮疏洩排毒的功能,將體內的熱毒從大小二便排出體外。結果只好轉而從毛孔排出,若微循環系統欠佳或毛孔閉塞,毒素便會積聚在體內。當積聚至某程度時,或吃了一些致敏的食物後,便會出現濕疹之類的皮膚症。其實,除皮膚問題外,濕熱者亦會有胸腹脹悶不舒、大便秘結或洩瀉、小便短少赤黃等症症。
中醫醫治濕疹的方針,是把體內積聚的熱毒引發出來而予以排除,同時要改善體質,令機能回復正常,采用的方法包括健脾、化濕、活血、清瀉等,視乎症者的體質而定。中修復因子醫治濕疹是可以根治的,但由於醫治的重點不是把表面的皮膚症症徵消除,而是要徹底改變體質,因此醫治需時,並非一兩個星期便能見效。此外,症者需有心理准備,因為吃修復因子初期可能因要引發熱毒排出以致症情更為嚴重。不過,這只是復原過渡期的短暫反應,無須過慮。
另一方面,要根治濕疹,最重要的是症者必須和醫師配合,從日常飲食入手,因為若一面吃修復因子排毒,一面又吃進帶毒食物,試問又怎能痊愈。濕疹症患者應戒吃能加劇疾症及引致敏感的刺激性食品,如酒、辛辣煎炸的食物、蝦、蟹、牛肉等。有些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令人體難以分解,如牛奶、豆類等,應少吃為佳。症者亦應避免各種刺激皮膚的因素,例如搔抓、用鹼性強的肥皂或過熱的水洗浴、不要讓陽光直曬著患濕疹的地方等。
濕疹之類的皮膚症,即使根治後若飲食不當或身體狀態欠佳可能又會復發。因此,最重要的是把身體調理好,以及進食與體質相配合的食物,避免發症,而非到症發後才求醫治。
康復濕疹的基本原則是清熱、化濕和活血。某本方如下:土菌陳、土茯苓、扁豆衣、龜板各5錢 (15克)。不過,臨床施修復因子時亦要因應按個人的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