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官方微信 | APP下載(Android版)
公眾微信號:YHHongKong   本港熱線:(00852)8100 8665

案例

您的所在位置:首頁 >> 皮膚過敏

日光性荨麻疹的介紹問題

日光性荨麻疹的定義  
   日光性荨麻疹(SOlsrurtcaria)是指皮膚光照後發生紅斑和小風團伴瘙癢或痛,光激發試驗能誘發皮損。
   [流行症學]   
   日光性荨麻疹或光化性荨麻疹相當少見,至今文獻上僅有90多例報告。本症是指被各種波長的電磁輻射波所造成的風團損害,對紅外線的輻射波反應不包括在內,因為這屬於熱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可以是特發性的,或系統性紅斑狼瘡和某些修復因子疹的皮膚損害。   
   不同地區日光性荨麻疹效果光譜有一定差別,歐美患者以紫外線型居多,日本患者則以可見光譜型為多。同一患者在不同時間的感應光譜也有可能發生改變。本症好發於女性,發症年齡在20—40歲。
   [日光性荨麻疹的分型]   
   各型日光性荨麻疹的臨床表現大致相似,但致症因素和發症機制各不相同。Harber(1963年)依據效果光譜、被動轉移試驗、逆被動轉移試驗將日光性荨麻疹分成6型,但有些症例不能完全納入他的分類法。1980年Ramsey按主要效果光譜的不同將日光性荨麻疹分為UVB型(290—320nm)、UVA型(320-400nm)和廣譜型(290-700nm)三型。Czametzki依據造成日光性荨麻疹的波長和有可能的免疫機制、不同類型的試驗辦法及一些特殊的臨床表現分為4型。   
   被動轉移試驗:把患者血清注射到健康人皮內,24小時後在同一部位照射日光,觀察有無風團反應。   
   逆被動轉移試驗:先讓健康人的皮膚照射日光,然後局部注射患者血清,觀察有無風團反應。 [症因及發症機制]   依據逆被動轉移試驗將本症分成不同類型(表4.5)。特發性日光性荨麻疹症因不明。本症的發生與刺激的波長有關,其中有些患者有特殊的免疫特征。血清熱穩定因子(heat—labileserumfactor)常見於UVB型中。這種血清因子注射到正常人皮膚可以在5分鐘後誘發風團。有些患者可對可見光反應,經被動轉移試驗亦發現血清熱穩定因子,但決不發生逆向被動轉移。此種血清因子不屬IgG或IgM,它們的熱穩定性提醒它與IgE一致。   
   日光性荨麻疹是否有介質參與有不同看法。Ive等(1965年)發現在本症皮損中有組胺或類似物質,約1/2-2/3的患者給予復方48/80或抗組胺修復因子預防康復,可減少風團發生。在4種類型的日光性荨麻疹中,發現血清組胺水平升高。患者皮膚局部受刺激2—5分鐘後組胺水平達到高峰,在20分鐘後組胺恢復到正常水平。同時嗜酸性和嗜中性化學趨化因子比正常增加3-5倍,10-20分鐘達到最高值,60分鐘時恢復到正常。皮膚損害中有肥大細胞脫顆粒。但Hawk等研究4例日光性荨麻疹中僅2例血清組胺水平輕度升高。總之,患者血清中存在某種未知物質,經日光照射後產生變應原(血清因子),這些變應原與肥大細胞表面抗體結合,使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化學介質和組胺。患者血清中的抗體有可能是IgE,它耐熱而且可以被動轉移。   
   抑制光譜:有些日光性荨麻疹患者不管日光照射多長時間,風團要在光停止照射後發生。表明風團產生有2種光譜起效果:一種光譜起促進效果,另一種光譜起抑制效果。抑制光譜的波長較長,約660nm,促進光譜波長在400—500nm之間。並非所有日光性荨麻疹具有抑制光譜。下列狀況表明有抑制光譜存在:風團在日光照射時不出現,而是在照射後發生;日光照射期間和照射後僅出現速發性紅斑,但照射單色光可產生風團。抑制光譜有可能通過滅活光變應原或者滅活化學介質,或者阻止化學介質與受體結合而發揮效果。 [臨床表現] 有些患者在衣服遮蓋部位也可見損害。皮膚暴露於日光後30秒至3分鐘有彌漫性紅斑和小的風,類似膽鹼能性荨麻疹。嚴重時可見彌漫性皮膚水腫。皮損可伴有劇癢、刺痛、燒灼痛。風團常在1小時後消退。常暴露於日光的皮膚,如面部和手背一般不發生皮損。當皮損泛發時可伴有疲乏、虛弱無力、腸痙攣、組胺造成的頭痛、暈厥。這些症狀一般在數小時內消失。
   合並疾症
  本症可以是遲發性皮膚卟啉症或紅細胞生成卟啉的一種表現。本症也可以是早期或晚期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症狀之一。文獻上報告1例用磺胺和氯丙嗪發生本症。另有1例同時合並冷接觸性荨麻疹、皮膚劃痕症和熱接觸性荨麻疹。
   [實驗室檢查]   
   所有常規實驗室檢查均在正常范圍內。日光性荨麻疹發作時胃酸分泌增加。有些作者發現抗核抗體陽性,但沒有系統性紅斑狼瘡證據。Baart報告本症1例血清乳酸脫氫酶升高和紅細胞脆性增加。
   [症理]   
   5分鐘的風團在血管和皮膚附件周圍有稀疏分布的肥大細胞,與正常皮膚比較無異常。免疫熒光IgC、IgM、IgA、C3和纖維蛋白均陰性。1小時風團血管周圍有塊狀纖維蛋白,此種改變24小時後消。電鏡觀察肥大細胞有脫顆粒。
   [診斷和鑒別診斷]   
   (一)診斷要點  1.暴露於日光的皮膚,在光照後發生紅斑和小風團,伴瘙癢或刺痛。  2.可作光試驗,能誘發皮損發生,作被動轉移試驗和逆被動轉移試驗進一步分型。   
   (二)鑒別診斷   1.多形性日光疹在暴露部位出現多形性發疹,如紅斑、丘疹、風團樣紅斑、水疱等,皮損消退較慢。   2.光過敏接觸性皮炎在暴露部位出現紅斑、水腫,外觀類似接觸性皮炎,皮損消退較慢。
   [傳統的康復]   抗組胺修復因子康復有效,Hl受體拮抗劑有效,如撲爾敏、羟嗪、特非那定、息斯敏、克敏能等,亦可與H2受體拮抗劑聯合應用。抗組胺修復因子康復無效時可試用日光或人工光源照射,增加皮膚對光的耐受性。PUVA或UVB康復對某些日光性荨麻疹效果顯然。依據不同類型日光性荨麻疹選擇誘發風團阈值的開始劑量,每周照射2—3次,漸漸增加劑量。
   [現代的康復] (1)、進行抗敏脫敏康復,徹底改變過敏體質。(2)、徹底去除人體血液中的毒素,恢復機體正常的血液循環。(3)、消除人體器官和組織中的炎症,恢復正常代謝功能。

 




本港熱線:(00852)8100 8665 (00852)6060 6565
地址:香港九龍旺角道97號王子大廈一樓E室
美國總部:265 south lewis street walnut,CA91789
Company Add:Room E, Flat 1,Mong Kok Bldg, 93-99 Mong Kok Rd, Mong Kok, Kowloon, Hong Kong